王宁曾目睹过阿里员工通宵后公司睡帐篷的情景,于他而言,互联网企业都有种陌生的狼性,而他眼中的家居卖场之变,是一个红利过去、陷入焦虑的行业如何借力互联网,重塑零售业。王宁认为,做零售是阿里在推着走。 他不知道最终的效果会是怎样,从居然之家天猫旗舰店上线,到居然之家北京金源店的新零售改造,再到41家门店的新零售工具升级,这些合作的长期效果都还有待检验。但天猫双11期间,居然之家参与促销的266家门店,交出了超出双方预期的成绩单——“120亿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的流量是从线上下来的。” 这个销售额,已经接近居然之家全年销售的20%。 这个成绩不禁让王宁想起双十一前的那一幕,阿里巴巴CEO张勇说:“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烟花散尽最后没有增量。”王宁轻声回应:“如果只是把线下的销售算进线上了,那就是耍流氓。”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亚马逊效应”:只要亚马逊宣布进入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无一例外都会跌到不忍直视。 2017年6月,亚马逊说要收购线下的健康超市品牌全食超市,然后美国商业超市三巨头克罗塔、沃尔玛和塔吉特分别跌了16.7%、7.1%、12.4%,而整个食品零售行业当日蒸发了409亿美元市值。更夸张的是去年亚马逊说要跟摩根大通、伯克希尔·哈撒韦做非营利医疗健康公司,在投入资金、详细计划以及责任团队等重要信息都还没公布的情况下,至少30家医疗保险公司怪齐跌,总计蒸发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所以以1919与居然之家为典型行业代表的变革与创新,更能让人明白与亚马逊截然相反的“阿里巴巴效应”:所进入的行业总是能让一个行业焕发生机,带动行业的升级换代。 02 重新定义的物流业格局 除了零售,快递行业也体验到了脱胎换骨的快感。 中国的快递行业不像零售行业一样古老,从改革开放初期产生到今天,仅30年的历史,但物流行业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新增就业的高发展领域。 快递离不开电商,2006年至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电商在这期间迅猛发展。快递服务收入占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四成,上升到2013年的六成,而2013年第一季度的时候,快件量第一次超过了邮政函件量。 民营快递业自然也搭上了顺风车,那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行业快递增速一度达到50%以上。从淘宝2003年掀起中国数字经济浪潮,中国各大快递企业到2006年也首次跨过了年包裹量10亿件的关卡。那时候我国的快递还是以桐庐帮为首:申通,圆通,韵达,中通,汇通,天天快递。随着电商发展他们都变成了为人熟知的公司,阿里的进入重写了行业格局。 2010年阿里收购了汇通快递并更名百世汇通,2015年阿里投资圆通持股11%。但其实阿里与百世结缘始于2008年的那笔1500万元天使轮投资,与圆通的故事则源于2005年其掌门人喻渭蛟的妻子张小娟的一次淘宝网购。 彼时淘宝成立才两年,张小娟在上面买了一件皮大衣,结果到大年三十还未收到货。“淘宝什么物流,太不靠谱了”张小娟说,“什么是淘宝?”喻渭蛟问。普及淘宝知识以后没几天,喻渭蛟就风风火火地跑到杭州去找马云,最终以低价签单成功。 那时候淘宝没让喻渭蛟失望。签约后,圆通订单量快速上涨,也是因为淘宝,圆通的发展比同期的桐庐帮领先一步,成为排头兵,不仅2011年开起了国内航空空运业务,次年还开通了航空全货机。 但快递行业公司同质化严重,发展模式极其相似,比如每年高速发展但淘宝件占到公司业务的六成左右,公司旗下的网点以及不少分公司都是加盟商所有。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价格战时不时便出现。2014年马云和喻渭蛟在香港见了一面,喻渭蛟很直接:“马主席,不好意思我这次要钱了。”马云很爽快:“此一时彼一时,都理解。”第二年,圆通获得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联合注资的25亿元。 有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过,如果将时间拉长到五年甚至十年,同质化的快递公司不可能长期共存,前车之鉴是到发达国家的快递市场,比如美国以前也有20家快递,后来变成三四家,其它国家都是三四家,中国也一样。 那时还有创投基金的人认为不能独立看通达系,而是要把它放到整个物流行业、放到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中来看,快递企业的估值跟电商公司的估值没法比,资本选择电商,聪明的人、运营能力强的人都留在电商。“未来可能就是由电商出身的人、熟悉资本市场的人,跳出快递行业的圈子,用资本来重新界定行业的边界。” 后来人们发现阿里巴巴和它旗下的菜鸟重新开辟了物流业的新赛道。从菜鸟诞生的那一年开始,快递年包裹量每年都会刷新一个百亿级的规模体量。到去年中国快递量已经超过500亿件,占全世界规模的40%以上,超过了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总和。去年天猫双十一当天创纪录产生的10.42亿个物流订单,也让中国快递进入了10亿新时代。 在“中国物流成本高”这个被热议的话题上,数据显示,从菜鸟成立的2013年开始,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已经从18%,降低到14.6%。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虽然最近五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2014年16.6%、2015年15.7%,2016年14.9%,2017年14.6%,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明显。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在8%-9%,其中2016年,美国物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8%;日本物流成本约为GDP的11%。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快递向下一个500亿件迈进,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这项沉甸甸的任务。“必须要像建高铁路网一样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把所有物流要素连接起来,发挥协同效应。” 而聚焦到企业本身,中国各大快递公司在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成本也在快速优化,行业成本的年复合递减率接近了17%。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中国主要快递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去年5月阿里投资中通,到了去年第三季度时中通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