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按照总书记“扎实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尽锐出战的行动,聚焦聚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务求履责过硬,进一步强化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机制,自上而下整合扶贫力量,设立1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向57个贫困旗县派驻脱贫攻坚工作总队,精准选派贫困嘎查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定期开展贫困旗县党委书记述职交流,全面压实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二是务求举措过硬,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制定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和30多个配套文件,以产业扶贫和健康扶贫为重点细化实化各项举措,梳理重建脱贫攻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加强京蒙扶贫协作等工作,强化扶贫资金投入和监管,努力把精准方略落得更具体更扎实。注重搞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促进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三是务求作风过硬,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年共立案1767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922件,以作风攻坚保障脱贫攻坚。经过努力,去年全区减贫23.5万人,预计10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2.62%下降到1.06%,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们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自治地方关于民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组)、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家庭”的“八进”活动,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二是扎实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目前,自治旗的贫困人口已由2014年的3.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4330人,贫困发生率由13.4%下降到1.3%。三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18年,我们协调安排了民族乡镇发展和民族事务专项资金265万元,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496万元,用于全旗民族事业发展建设。四是扎实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我们创作的达斡尔民族大型歌舞史诗剧──《梦唤千年》参加了由国家文旅部主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五是成功举办了庆祝自治旗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圆满完成了自治旗成立60周年旗庆活动和巴彦鄂温克民族乡成立60周年乡庆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集中展示了自治旗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60年的发展成就,极大增强了全旗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费东斌代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使“中蒙俄经济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内蒙古独特的区位优越更加凸显出来。一是口岸优势明显。内蒙古有16个开放口岸,在“一带一路”通道上,有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重要口岸。2018年这两个口岸进出口2800列班列,占全国“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将近一半的份额。二是中蒙俄互补性特点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三国经济和产业互补性很强。中国出口的轻工电子产品在两国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空间,而俄蒙的资源性强,能够满足我国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巨大需求。三是物流成本低、比较优势明显。内蒙古的口岸及口岸后方的腹地城市,是商品供应地和市场之间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有着明显的物流成本优势,非常适合货物集散和贸易加工,打造“通道+枢纽+产业链”的新模式。 巴基斯坦记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沿线诸多国家。请问内蒙古自治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什么优势?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基于以上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二连浩特和乌兰察布要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加快建设集宁物流中心,把乌兰察布打造成向北开发开放新高地。 马学军代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扎实”重要要求,其中一项就是扎实推动脱贫攻坚,为我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脉开方、指明方向。昨天,总书记再次来到内蒙古代表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再次给我们校准了前行坐标、鼓足了信心力量。 我们按照总书记“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煤电冶、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煤炭、稀土转化率分别提高到38.4%和80.6%,挖煤卖煤、挖土卖土増长方式逐步改变。坚决淘汰落后、低端、过剩产能,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区属69户“僵尸企业”已处置完成39户,今年底有望全部出清。着力促进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超过700亿斤,牛奶、羊肉、羊绒等加工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二是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4%、增加值增长17.1%,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40.4%和53.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贡献率“双过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增长16.6%。5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全部建成,一批高铁连接专线、重大水利工程等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三是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合理控制新增债务,停建、缓建、“瘦身”了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发行新增政府债券516.3亿元,既为防风险赢得了主动,又为稳增长提供了保障。四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做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湖泊、大湿地保护工作,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进一步筑牢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五是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分别缩短为13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全区每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千户。以深化同俄蒙合作为重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9.9%,始发中欧班列216列、增长1.4倍。去年全区经济在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实现企稳回升、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289.2亿元,増长5.3%,比2017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7.5亿元,增长9.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305元和13803元,增长7.4%和9.7%。 巴基斯坦记者提问 索曙辉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珍视和呵护“模范自治区”的最高荣誉。下面我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作个简要介绍。 2019年,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实现14万贫困人口脱贫,20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67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基本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为2020年巩固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为完成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现有目标标准不动摇。准确把握“两个确保”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在精准上下功夫,落实产业、就业、异地搬迁、生态、教育、健康、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巩固扩大脱贫成效。坚决做到不擅自拔高标准、调高胃口,坚决做到不急躁蛮干、不搞虚假脱贫,坚决做到贫困户不漏一户一人,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提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二是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向15个深度贫困旗县、258个深度贫困嘎查村1.14万贫困人口加大特色产业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技术、社会帮扶等政策措施倾斜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全力推动贫困村提升工程、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三是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推广自建直补、先建后补、龙头带动等模式,探索让更多贫困人口受益的现代农牧业、乡村文化旅游业和电商服务业等带动脱贫模式,吸纳贫困人口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政策倾斜,帮助做大产业规模。四是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对已经摘帽的旗县,在脱贫攻坚期内,要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撤。注重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大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夯实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是实施脱贫攻坚“清零达标”专项行动。聚焦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从政策落实、产业到户、异地搬迁等十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基础工作,以专项行动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六是广泛动员合力攻坚。深化京蒙扶贫协作,谋划扶贫协作项目,推进社会事业、人才交流、技术支撑等方面深度合作,提升“造血”能力。做好与26个中央单位联系工作,推动帮扶计划落实、项目落地。继续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丰富社会扶贫载体,推动构建起社会扶贫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