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2018年,唐云海所在的骆驼湾村,启动了民居改造工程,唐云海家破旧的老房子,也在改造之列。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唐云海家时,却发现和想象中的贫困户完全不同,崭新的白墙,透亮的瓷砖,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屋里开着电暖器,暖洋洋的。这幢三室一厅的房屋,确实是唐云海的家。“是村里出钱帮我翻盖的”,唐云海说。 而在这条路上,每一个人命运的改变,都关系着这场攻坚战的成败。因为脱贫,不是一场以减少贫困数据为目标的战争,而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更是“富强、文明、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正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脱贫,则是实现平等、公正的必经之路”。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就把脱贫作为发展中必须克服的难关。改革开放以来,从摆脱贫困到实现温饱,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条路走了半个多世纪,也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 2018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世界银行全球贫困与公平实践局首席经济学家Samuel Freije-Rodriguez发表演讲时表示,“未来几年,极度贫困在东亚很多区域将会消失。” 公平正义 根本是百姓的福祉 从贫困县来说,有832个贫困县,2016年摘帽28个县,2017年摘帽125个县,2018年将要摘帽280个县左右,目前各省份正在进行评估,很快就会宣布。这样下来,832个贫困县有一半的县摘帽了。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万个,2018年底还剩2.6万个贫困村。 其实,四大任务,也是脱贫攻坚的四大难点。就在2月24日召开的“2019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的执笔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祝卫东表示,“全国还有1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大多是老弱病残,以及缺乏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弱的群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超过40%和14%,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到了16%”。 尽管仍旧不能工作,但唐云海已经不为生活发愁,“村里给我申请了低保,还有很多扶贫的政策也都享受到了。我的孩子在镇上上初二,平时住校,两个礼拜回来一次,学费、书费、住宿费、中午的餐费全都免费,他在学校的花销只有一顿早饭和一顿晚饭”。 唐云海获得了多次免费医疗的机会,自家的房子也翻修一新。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影 唐云海自己的病情也在好转,目前,仍在接受保守治疗的他可以一个人出门活动。“去年,我的视力已经恢复到0.02,虽然还看不清楚,但是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自己出门遛遛弯,买个东西都没有问题了。”唐云海笑着说。 “每年千万以上的人口脱贫”,这样的成就,举世罕见,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另一种表现,也是这个国家长期关注民生福祉的结果。 一号文件提出2019年脱贫攻坚的四大任务,包括“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根据中央部署,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已经进入攻坚的最后阶段,但同样也是最难的阶段。 脱贫奇迹 6年减少8000多万 阜平县骆驼湾村,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新建了文化舞台。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影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其中,“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第一个“硬任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3月7日表示,2019年,要“今年再努力一年,攻坚克难,再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300个县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