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律师表示,该健身房收取了消费者的预付费,然而并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正常营业,而该健身房也已经没有了履约的能力,健身房的法律主体已经构成了单方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该健身房的负责人明知已经没有能力或者无法正常营业的情况下,仍然向消费者收取大量的预付费用,健身房负责人就可能涉嫌诈骗犯罪,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全媒体记者 吕苗) 针对该事件,通过热线反映的消费者并不少,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少消费者均表示难以接受。 “年前才充值了两千多元,年后人都找不到了。”市民周女士打进热线称,2018年12月下旬,她在市城区滨江路一家健身房办理了一张会员年卡,另外还购买了该健身房的一项私教课程,由于过年要去外地旅游,因此还没有来得及将年卡激活。近日,她再次来到该健身房后却发现,健身房早已人去楼空,期间并未有工作人员出面解决退款事宜。 市民办卡充值应多留“心” 已介入调查此案 调查 随后,记者来到市工商局了解情况。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近日市工商局也接到了不少市民对该健身房的投诉,经开区工商分局也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了解。经核实,该健身房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本已将资产转交给了另一家健身房,并准备签署协议,条件就是让该健身房的顾客在另一家健身房内继续消费,但因为一些消费者私自占用行为,导致“协议”失效。 一些消费者将设备搬空 相关链接: “这些工人都是那几名消费者叫来的,她们充值了不少钱,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回些损失。”站在店外的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该健身房突然关门,负责人也不出面解决退款,一些消费者心急之下便将店内的运动器材搬空,以此弥补损失。而对于该健身房提出的“可以到另一家健身房继续消费”这一说法,现场几名消费者均予以了否定。“那边健身房根本就不认同,这就是一个幌子。” 刚充值办完年卡 部门 14日上午,记者也第一时间来到市民所反映的健身房。此时,健身房内已是空空荡荡,健身器材和室内设施也已不见踪影,地上凌乱地散落着健身房的宣传海报和登记资料,几名工人正在拆除室内仅剩的灯具和中央空调。 反映
交钱办卡健身却遇“关门” 顾客怨言不断 据了解,该健身房目前共有800余名会员,涉及金额达70余万元。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经开区工商分局已经介入此案,近期将积极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进程及时联系公安机关,尽早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部门:已介入调查,市民消费还需多留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运动健身,一些健身房也应运而生。一些健身房为了拉拢顾客,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让大家办理会员卡,此举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预存充值。但近日,市城区滨江路一健身房却突然关门,造成了数百名消费者经济损失,不少消费者纷纷打进本网热线反映。那么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14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 健身房成“空壳” “事情发生后,也有健身房的人说,我们的资料转移到了另一家健身房,我们可以去那一家健身房继续消费,但我们前去询问时,对方却并不认同。”周女士称,过年前几天该健身房的工作人员还通过微信给她发了短信,期间并未提及关门和“转让”这事,事到如今微信也不回了,人也找不到了。 没到期健身房就关了门 对此,市工商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市民在充值会员时,一定要注意看经营者的经营执照,确认主体资格,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其次,要做到理性消费,尽量不要一次为预付卡充值太多金额,不要被商家的优惠折扣所诱惑;同时,要签订书面合同,并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服务条款,并保存发票等证据,若发现商家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