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M 2.5值介于0到12,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呈现出绿色;当PM 2.5上升到12.5至35.4时,则会转变成黄色;PM2.5介于35.5到55.4时,口罩颜色会呈橘色;PM2.5超过55.42则以红色呈现,以提醒使用者当下空气质量对所有人都非常不健康。 日本发明“智能皮肤” 嵌384枚超薄LED灯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京大学教授染谷隆夫(电子工程学)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可褶皱可拉伸的超薄LED显示屏幕,主要用于医疗系统,患者佩戴后可以测量和显示佩戴者的心率数据。 这种显示屏幕由柔韧透气的类似橡胶模材料制成,最大拉伸长度可以达到原来长度的145%,其上搭载了384个发红光的小型LED,通过纳米电极和可伸缩布线来控制显示信号。 屏幕的可显示的部分长约3.8至6.4厘米,宽度为5.8至9.6厘米,相当于一张名片大小,患者佩戴后可以快速了解到自己当前的身体状况。 这种屏幕经过褶皱加工,在测试环节在1万次伸缩实验后,LED也未损坏,能正常显示短片。 由于显示屏需另配电池,所以参与共同研究的大日本印刷公司计划进行小型化等改良,希望3年后能以数万日元左右的价格达到商品化。 可挠性垂直Micro LED可用于生物治疗 据报导,由材料科学和工程系的李教授 Keon Jae以及生物科学系教授Daesoo Kim带领的研究团队,透过使用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转移及互连技术,开发出可挠性垂直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f-VLEDs)技术。同时,该团队还透过此Micro LED技术的光遗传刺激,成功控制了动物行为。 得益于超低功耗、快速反应速度和优越灵活性等特点,可挠性Micro LED已成为下一代显示器的强大候选者。但是,以往的Micro LED技术面临元件效率差、热可靠性低、高分辨率Micro LED显示器互连技术不足等关键性问题。 报导指出,该研究团队透过ACF黏合技术的精确对准,采用同步传输和互连技术,设计出新的转移设备并制造出一个f-VLED阵列(50×50)。与横向 Micro LED 相比,这些f-VLED的光学功率密度(30 mW/mm2)高出3倍,且可透过减少薄膜LED内部的热发生量来提高热可靠性及延长工作寿命。 (Source: KAIST ) 据悉,这些f-VLEDs(厚度:5 微米;尺寸:80 微米以下)适用对神经元细胞和大脑行为进行光遗传控制。与触发大脑所有神经元的电刺激相反,光遗传控制能刺激大脑局部皮层区域内的特定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元,有利于实现精确分析,以及高分辨率动物大脑的映射和神经元调节。 研究过程中,该团队将新发明的f-VLEDs 植入老鼠头盖骨和其大脑表面之间的狭窄空间,并透过照亮大脑表面深处二维皮层区域上的运动神经元,成功控制了老鼠的行为。 据李教授介绍,此类可挠性垂直Micro LED可用于低功耗智能手表 、行动设备显示器和可穿戴式照明产品。此外,这种可挠性光电元件也适用脑科学、光治疗及隐形眼镜生物感测器等生物医学应用。 挪威推出感应式LED路灯 挪威的部分公路安装了可以自主调节光线强弱的感应式路灯,以进一步节能减排。据悉,车灯被安装在了奥斯陆郊外的霍勒(Hole)附近,一条长5英里(8公里)的公路两旁。这些感应式LED路灯在没有汽车、自行车或行人经过的时候可以将亮度减弱20%;当雷达传感器探测到有车辆经过时,灯光亮度将调至100%。 据称,安装感应式路灯后每周可以节能2100千瓦时,同时相比其它种类的路灯,LED灯有助于降低排放,更为环保。除新型路灯以外,挪威也在其他领域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的尝试。 智能型隐形眼镜测血糖 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智能型隐形眼镜,由血糖传感器、无线电源传输电路和LED组成。该隐形眼镜通过监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监测血糖水平,并通过嵌入式LED屏幕实时显示结果。 (图片来源:UNIST) 此外,imec也与根特大学和隐形眼镜厂商SEED合作,研发出一种结合LED灯和隐形眼镜的产品。该产品将换能器结合到镜片中,用于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他们还提出隐形镜片的应用可以更广泛,如在眼部治疗中输送药物。 (图片来源:imec) 植入式LED装置治疗癌症 日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还将LED用于治疗癌症。据悉,该学校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个LED可植入式装置,由LED芯片与生物粘附奈米薄片组成通过光疗成功缩小鼠体内的肿瘤。 该可植入式装置是采用节拍式光动力疗法,用于动物组织内表面,并释放低强度的照射来治疗靶向性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疗法是采用低剂量特殊药物及特殊照明以杀死癌细胞的长期治疗方法。通过直接在靶向性病变处使用节拍式光动力疗法。可以减少对健康区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