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12-12 12:05
大蓝洞
教室系列高H小说
漂亮妈妈
情殇
鲜网辣文
香艳小说
少女的诱惑
高h辣文
女警官
特别声明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我想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带领村上年轻人和我一起种大棚蘑菇,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薛永强自信地说。笔者采访时看到,薛永强住在一套上下两层16间崭新的房屋里,房子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24小时有热水。客厅绿植茂盛,家电、家具一应俱全。
0 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说:“近年来,宝塔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以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目标,努力建设具有陕北特色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为宝塔区追赶超越注入强大动力。”2008年,在河庄坪镇政府的支持下,河庄坪镇赵家岸村薛永强申请了5万元无息贷款,去西安学习了一个多月的蘑菇种植技术,开始建大棚种蘑菇。第一年他种了7000袋蘑菇,2009年收入3万多元。之后几年,薛永强种蘑菇的技术越来越精湛,并加大了资金投入,扩大了种植规模,2017年,薛永强仅种蘑菇就收入近20万元。 评论(0) 通过统一实施房顶处理、窑面粉刷、院落硬化以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康坪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以窑洞入股分红的方式,与旅游公司合作打造特色民宿项目,闯出了一条以民宿旅游推动产业发展、农户增收、村集体壮大的乡村振兴之路。宝塔区委、区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内容,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培育壮大苹果、蔬菜、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去年以来,引进陕果龙头企业创建万亩示范园区2个,苹果面积突破50万亩,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以上。通过“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动农民、集体、企业三方联股联利联心,所有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三变’改革”和“兜底保障+‘三变’改革”百分百全覆盖。 字号 沿着柏油路前行,一排排灰白色调的窑洞整齐地排列在山脚下,路两旁栽满了翠绿的松柏,休闲亭子、亲水平台、公共厕所等分布有序。民宿小院是用石头堆砌的围墙、木头做的院门,年代已久的石碾子、喂牲口用的石槽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这是9月3日,笔者在康坪村看到的乡村画面。宜游:特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来源:陕西日报半年前,罗家湾村王庆峰家安装了无水马桶,房子周围没了异味,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住在这山沟沟里,没想到会跟城里人一样,用上这现代化厕所!”王庆峰高兴地说。“小厕所,大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无水马桶能自动抽走臭气,还能把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成庄稼用的肥料,这给引水不便的农村住户解决了大问题。”宝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刘大庆说,“宝塔区通过改村民旱厕、改污水收集、改破旧房屋、改乡村陋习、提升基础建设‘四改一提’工程,让农村人居环境‘面子’‘里子’都变干净了。” 9月3日,群山环绕的宝塔区甘谷驿镇罗家湾村,一株株山丹丹花迎风绽放,仿佛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村民们居住的院子里都有干净的厕所,部分村民家里还有卫浴间;村委会旁,休闲广场、便民服务室、红白理事中心、幸福互助院等便民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村上的污水通过管网集中收集,由村级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上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村民可随时通过互联网学习致富新技术……昔日尘土飞扬、满目荒凉的罗家湾村,如今变成了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2018-12-10 07:56 来源:澎湃新闻 问政 据介绍,以罗家湾村为试点,宝塔区引进专业污水处理公司,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建成污水处理站,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并制定出台了《宝塔区农村卫生改厕导则》,明确规定,旅游乡村要修建1—2座水厕,人口较多的村庄修建1—2座公厕,公路沿线的村庄配置双瓮漏斗式厕所,偏远村庄户厕全部入院、粪坑密闭。目前,宝塔区新建公共卫生厕所277座、改厕6060户。美丽人居环境 同时,宝塔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民宿产业相结合。与携程、途家在线等互联网民宿领跑企业合作,加快实施万花生态民宿区、枣园庙沟休闲民宿、秋水田园民宿等项目,仅今年,新增民宿床位1000多张,其中70%为农民农房改造。宝塔区万花山乡佛道坪村通过引进企业入驻、市场化运作,已成为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具有陕北特色的精品乡村休闲度假村。 延安市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
延安网信 “环境越来越好了,生产生活都非常方便。”尹治军笑着说,“村里还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办法,对全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配备了228个垃圾分类处理收集箱,设置了15个村级收集点,成立保洁队伍,用保洁车清运垃圾到填埋场处理。村上还设有‘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以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这样一来,带动了村民捡拾垃圾、美化环境的积极性。”目前,康坪村已建成1座200立方米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站,采取微机全自动化控制处理系统,污水不出村就可以全部处理。康坪村还将全村114座旱厕改造为水厕,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工程,让村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过上了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9月3日,在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村民尹治军家干净整洁的小院里,有一排四孔窑洞,有秋千架、石桌与石凳、石头打造的鱼缸,旱厕改成了水厕。 在宝塔区,所有村庄都和康坪村一样,将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建设清洁家园。“垃圾兑换银行”在这里实现全覆盖。宝塔区为每一户村民配备分类垃圾桶,并悬挂垃圾分类指示牌,建立了生活垃圾长效保洁机制。“捡垃圾、存积分、兑奖品”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既节约了环卫保洁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环卫保洁能力,让宝塔区农村人居环境面目一新。2017年,全区创建清洁乡村100%,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变得“水清、路平、灯明、村美”,面貌焕然一新。 康坪民宿小院负责人白建国说:“以前,村上环境不好,都是土路,垃圾也很多,一下雨就出不了门,外面转一圈回来鞋上全是泥。现在,村级路都是水泥路,很多城里人来这里旅游休闲,农家乐生意特别红火。”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如今不用出远门也能有收入。”宝塔区甘谷驿镇代家沟村村民李刚说。李刚前几年外出打工时手臂受伤,失去收入来源,他家一度成为村上的贫困户。手臂养好后,李刚一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住上漂亮的新居,并且以不到成本五分之一的价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蔬菜大棚。“我现在有7座蔬菜大棚,大棚里种的西红柿年产量1.5万公斤,收入不错。”李刚说,在甘谷驿镇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的妻子也在镇幼儿园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罗家湾村的变化只是宝塔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缩影。到过宝塔的人都觉得,在这里的任何一个村庄,人们都那样怡然自乐。 在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培育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宝塔是一个让人来过一次还想再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承载着故土的乡愁,也承载着乡村的自信。
问政 > 延安网信 发送邮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宜居:让“面子”“里子”都干净宜业:与培育特色产业有机结合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