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31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三季报透视: 资源型行业净利润暴涨
见习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导读 今年前三季度,区域内31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总营业收入增长13.1%、总净利润增长42.1%的成绩单。 剑指“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中部地区,今年前三季度,区域内31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总营业收入增长13.1%、总净利润增长42.1%的成绩单。 据Wind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中部六省A股可查询三季报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在全国“振兴实体经济”的语境中,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后劲十足,领跑全国。 分行业来看,中部地区前三季度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企业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细分来看,中部龙头企业集中在水泥、钢铁、玻璃等资源约束型行业。由于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等因素,今年以来,钢铁、水泥等上游企业迎来价格暴涨,中部相关企业因此受益,净利润随之“水涨船高”。 “这也反映出,中部产业煤炭电力建材等资源约束型产业转型难。尽管中部一直在寻求向技术转型,但转型比较慢,成本很大。”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正逐步发挥能量。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企业众多,盈利稳健,将成为中部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生力军。 总净利润大增42.1% 据各地统计局数据,除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9%,落后6.4%全国增速,其余五省全部跑赢全国线。其中,安徽以9.1%的增速领跑中部。 从微观角度来看,中部地区亦表现不俗。 中部地区315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094亿元,上年同期为14234亿元,增速13.1%;归属净利润实现1158亿元,上年同期为815亿元,增速42.1%; 其中,营业收入最高的是江西铜业(600362.SH),营业收入达到1626亿元,其次是海螺水泥(600585.SH)、华菱钢铁(000932.SZ)、马钢股份(600808.SH)、铜陵有色(000630.SZ)。 净利润排名前五的是海螺水泥、马钢股份、华菱钢铁、太钢不锈(000825.SZ)、新钢股份(600782.SH)。与去年同期相比,双汇发展(000895.SZ)和三安光电(600703.SH)被两家钢铁公司挤出前五榜单。 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双汇发展的业绩有所萎缩,非洲猪疫的出现更是让其雪上加霜。而三安光电尽管业绩增长稳定,但敌不过太钢不锈、新钢股份两家钢铁企业分别以88.2%和187.1%的净利润增速赶超。 净利润增速的数据显示,中部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也有所改善。 今年净利润实现增长的企业共有22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家。其中,净利润增长1倍以上的公司共有51家企业,增长20倍以上的企业有三家,为*ST安泰(600408.SH)、山西焦化(600740.SH)、三丰智能(300276.SZ),分别增长5918.5%、2376.5%、2145.9%。 从市值来看,由于A股市场整体下行,中部地区前三季度总市值为25661亿元,上年同期为32494亿元,市值蒸发6833亿元,下降21%。 不过,仍然有46家企业的市值实现逆势增长。其中,增加百亿市值以上的有4家企业:海螺水泥增加473亿元,锐科激光(300747.SZ)增长202亿元,长飞光纤(601869.SH)增加179亿元,长城军工(601606.SH)增加122亿元。 资源行业领涨 支撑中部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动力来自何处? 实际上,无论从营收还是净利润来看,头部公司都集中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统计总净利润规模靠前的行业发现,中部地区的优势行业也集中在上述行业。 前三季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267.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239.1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109.7亿元。 上述行业净利润总额占据中部地区半壁江山,增速也分别高达118.2%、105.2%、59.7%。 受环保和基建补短板的影响,今年水泥价格大幅上涨,中部地区的海螺水泥、华新水泥(600801.SH)、万年青(000789.SZ)等公司的净利润都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 钢铁行业更为红火。中部地区共8家钢铁企业中,有7家净利润排名挤进前50,并无一例外实现50%以上的增长。 11月14日,一位钢铁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环保限产带动,今年钢厂利润情况非常好,钢价表现强于原料,中部是钢铁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尽管近期利润在收缩,但全年来看还是很高。” 不过,上述人士也认为,这种涨势应该未来将有所回落,由于上游大型钢厂涨价,已经严重挤压到下游用钢企业的发展。“钢厂普遍为国企,现在政策开始偏向民企。” 除了上述资源型行业的盈利暴涨,中部还有其他亮点,装备制造业正逐步发挥能量。 中部地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有39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7.8亿元,同比增长16.8%。行业净利润规模排在中部第四位。 除此之外,中部地区集聚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30家,仪器仪表制造业10家,通用设备制造15家。尽管规模不大,但数量已逐渐培育起来。 净利润规模排在第五位是医药制造业,34家相关上市企业共实现净利润76.7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6%。冯德显坦言,“中部的中草药、中成药行业有一定优势,但总的来说,医药制造业在技术上还存在短板。” 山西制造业上市公司更赚钱 在净利润排名前50的企业中,山西5家、河南9家、安徽12家、湖北13家、江西6家、湖南5家,占各省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2%、15%、17%、21%、18%。 从各区域净利润增长情况看,安徽实现净利润422亿元,湖南实现净利润123亿元,湖北实现净利润212亿元,河南实现净利润162亿元,江西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山西实现净利润95亿元。 其中,山西的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106.5%,安徽为66.1%,河南排在末位,仅实现8%的增长。 这说明,在中部地区,山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更优于其他省份。 不过,从宏观数据来看,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3.9%。为何与企业利润数据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背离?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一波净利润大幅增长,可能更多的是由于政策和市场变动带来的价格上涨,未来成长性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