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厨卫:昔日“打铁之乡”崛起今朝百佳产业 海丝商报记者 苏清彬 李想 文/图
西河卫浴新投产的淋浴房生产线,高度自动化,节约大量人工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前世今生】 从南安市区前往仑苍镇,在靠近仑苍镇区几公里的公路上,一幅幅水暖阀门的广告牌吸引了路人的眼球,昔日的“打铁之乡”也因此散发出浓厚的商业气息。 当车子驶入占地上千亩的中国水暖城内,可见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里几乎每家店面都在销售水暖阀门及相关配套产品。 这样的繁华景象,吸引了不少异地商会扎根。走进水暖城,南安市浙江商会、南安市河南固始商会、南安市赣商商会、南安市安徽商会、南安市江西赣州商会等商会相继在此安营扎寨。 在南安的水暖厨卫产业概括里,习惯将仑苍镇进行重点介绍。本土四大卫浴品牌,九牧、中宇、辉煌水暖从这里诞生,申鹭达则位于相邻的英都镇。而九牧更是南安首个实现百亿销售大关的企业,成为中国卫浴界的一面旗帜。 产业名片 水暖厨卫是南安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南安已形成了集技术研发、加工生产、装配包装等为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暖厨卫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南安也成为中国三大水暖产业基地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南安共有水暖厨卫企业700多家,完成规模以上产值近250亿元,主导产品为五金水暖和厨卫洁具,涵盖水龙头、马桶、浴室柜、淋浴房等传统及智能水暖厨卫用品。 南安水暖甲天下 在水暖泵阀界,流传着这么两句话:“离开南安人,全国水龙头关不住”;“中国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南安人在卖水暖阀门”。这两句初听起来有些夸张,却是对南安水暖厨卫产业的生动写照。 “1978年以前,仑苍人多地少,不少人主要是出去打铁、补锅,在外修理水龙头,成为远近闻名的‘打铁之乡’。”仑苍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志东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水龙头属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精明能干的仑苍人,从修水龙头中领悟到如何造整只水龙头。 现年79岁的福建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廖榕光说,1977年,中国尚未改革开放,仑苍人民公社大宇大队(即今仑苍镇大宇村),便有5位社员以人民公社社队企业的名义,以大宇生产大队副业组的形式,为永安县五交化物资采购站制造2000只水龙头。在廖榕光看来:“当时这种个人挂靠集体名义,与国营企业签订经济合同,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先试先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一直如地下工作的仑苍水暖产业从此浮出水面,大家可以光明正大地办工厂了。曾参与制造2000只水龙头的仑苍人阮东海,于1985年成立的“东海水暖洁具厂”,刻着时代烙印。在他看来,工厂得名不仅因为自己名叫“东海”,还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要让东南沿海的福建侨乡人民,依靠勤奋劳动和诚信经营先富起来。2010年,有了一定原始积累的他组建成立福建富达卫浴有限公司,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 1982年之后,仑苍镇大张旗鼓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以水暖产业为特色的仑苍经济快速发展,形成“户户开工厂,家家搞营销”的专业镇经济,不仅产供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营销网络更是覆盖全中国,进而形成水暖产业雏形。 几乎同一时期,与仑苍相邻的英都镇水暖阀门产业逐渐崛起,诞生了申鹭达、宏浪等知名卫浴品牌。2010年,由申鹭达斥资打造的中国首座水龙头博物馆便在英都诞生。 可以说,水龙头的发展史,成为南安水暖厨卫产业成长历程的重要部分。2017年10月4日,在央视大型报道《还看今朝:清新福建》中,主持人这样说:“如果你的家里有3个水龙头,就有一个产自南安。” 中国水暖产业晴雨表 仑苍是改革开放的幸运儿。早期,从这里成长起来的企业,解决了资本积累和小规模扩张,但家族企业的先天不足和弊端随之暴露出来。上世纪80、90年代,九牧、中宇、辉煌水暖等企业,开始走上股份化合作和集团化之路,由封闭走向开放,管理日趋科学化。 它们的发展,与仑苍镇党委、政府大力培育和扶持“一城三园”有着千丝万缕的作用。 陈志东说,2002年下半年,仑苍镇按照市场、产业、基地联动,以基地建设整合产业资源和发展潜力,建成了第一个省级乡镇企业专业工业区——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高新技术园、辉煌工业园、美宇工业园如同“三驾马车”,拉动了整个仑苍乃至南安水暖厨卫产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带来了蝶变,专业化精细分工、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2017年,仑苍总共有34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79.36亿元,都在这3个园区。”陈志东说。 “一城”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水暖城。2003年8月22日,“南安市仑苍镇水暖专业市场”得到中国水暖城的正式命名。2005年,首届“2005年中国(南安)泵阀水暖交易会”在此举行。 南安市浙江商会会长王仁忠见证了水暖城的崛起。2003年,王仁忠从温州跑到南安,为了打开销路,他开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推销水龙头手柄。“当时仑苍企业以五金配件为主,很少有专业生产水龙头手柄”,王仁忠成为最早一批将这种产品带到南安的温州人。 他坦言,起初产品并不畅销,直至2005年搬到水暖城后,生意才渐有起色,最高峰时年营业额上千万元。如今,他的水龙头手柄名扬南安水暖五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