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城西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的金沙遗址曾出土了1000余根象牙,重量数以吨计。对于象牙的来源,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是古蜀国与外界贸易交换而来的。在交换过程中,不同文明在成都融合: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和玉石器等部分特征分别与中原殷商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相若。而以杖代表神权王权、使用黄金面具等,又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普遍的文化特征相似。 学术界认为,早在4000年前,古蜀国就通过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长期开展对外贸易,并因此与域外不同文明保持着频繁的交流,进而形成其独特气质。可以说,上古时期,成都就是国际贸易的枢纽和世界文明的交汇地。 不过,在此后的历史演进中,人们对四川盆地却形成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和“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认识。尤其是在海权兴盛的时代,深处内陆的成都受到地理阻隔等因素的影响,不再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与世界交往的腹地。这并不符合成都应该有的位置。随着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成都作为中国开放的门户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的地位得到重新确立和复兴。 目前,成都国际航线数和年度出入境流量都位列中国第四、中西部第一。“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联通亚欧大陆21个境外城市。285家全球500强企业入驻、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与92个国际知名城市缔结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2017年年底,成都确定了城市进阶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从2020年到2035年,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最近,成都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及《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表明了这座城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历史也给予了成都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中国全面开放的宏大图景,打破了“沿海—内陆”开放模式,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发展的势与场,极大强化了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在全新的开放格局下,新的历史从现在开始。成都,再次站在全球贸易、文明的交汇节点上。 重构大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发现蜀地的邛杖、蜀布等货物,据称来自身毒(今印度),由此推测从蜀地到身毒再到大夏的贸易线路。这就是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蜀身毒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 南方丝绸之路在北方丝绸之路形成前就已经十分活跃了。它以成都为起点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经贵州、广西、广东至南海,经云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岛,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并进一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地区。 这条上古时期开创的大通道促进了古蜀国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交换和文明交融,古蜀文明因此而繁荣和鼎盛。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让成都成为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亦在全面构建全球通江达海的战略大通道。 成都按照四川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战略,大幅增强国际通达、洲际中转和国内联通能力,全面贯通“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和长江经济带。通过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立体大通道体系。 通江达海大通道 当地时间10月23日早上7时,四川航空3U8391航班搭载222名旅客顺利抵达开罗国际机场。至此,中国中西部首条直飞埃及的航线,即成都—开罗正式开航。该航线的开通,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与北非之间架设起空中走廊,为两地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成都国际航线开行量持续增加,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总数110条,其中国际(地区)定期直飞58条,国际航线网络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枢纽城市。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成都是唯一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2017年12月14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入境流量突破500万人次,继续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成都双流机场出入境流量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13年、2014年、2015年又先后突破200万人次、300万人次、400万人次。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主任杜进有表示,短短8年时间,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流量相继突破5个百万级数大关,这既是成都大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成都对外开放水平显著跃升的重要标志。 成都提出了“48+14+30”的规划,即到2022年,成都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总数突破120条,形成48条客运、14条货运、30条文旅航空战略通道,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110万吨。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提高到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强化中转衔接,增强机场辐射功能,大力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重点培育欧洲与东亚、南亚、东盟、澳新间经成都中转的洲际航线,成为中国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枢纽门户、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 不仅如此,天府国际机场将作为西部枢纽机场,在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运营。建成后它将承揽绝大多数的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为成都构建起“一市两场、国际多直达、国内强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 图说:成都双流机场的繁忙场景 有专家认为,成都过去是典型的内陆城市,不沿边不沿海,如何从内陆城市变成口岸城市,把盆地变为经济发展的高地,取决于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打通向西向南通道,与其他国际枢纽连接,从而把成都建成连接欧洲和泛亚最重要的枢纽。 不仅如此,在国家大战略下,国内其他城市也在快步发展。在当前中西部城市激烈的“造港”竞争中,成都如何从“一桥多堡”的格局中突围?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张弛向《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就是要抓住海缘性国际枢纽向内陆型国际枢纽代际更替的历史机遇,依托国际航空港、国际铁路港,加快形成“一体(西部国际门户枢纽)两翼(国际航线网络和国际班列网络)三网(空中客流网、空中物流网和陆上物流网)”的跨境战略格局。 在国际班列上,构建“纵贯南北、横贯东西、通江达海、四向联通”的陆海国际大通道,通过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路大通道,筑起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 10月16日上午,中欧班列(成都)W439 X8062次列车从青白江的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十余天后将抵达波兰罗兹。这意味着中欧班列(成都)在全国中欧班列2018年度开行中率先突破1000列,再次位居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