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访谈】河北:“万企转型” “转”向哪里?如何“转”?(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11-06 12:48
1000人艺体艺术波谷 双胞胎伊莲的博客 冰恋小龙女 飞轮少年h korenan2 我的色姐姐 水岛津实ed2k 纪宝成 yy小白龙贴吧 吸乳图 yy刘一手

  王建分:2017年,全省钢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87家,其中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6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538.1亿元,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2.99%、25.32%、23.43%,钢材品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家电板、汽车板市场占有率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但是高端钢材占比重低,仅10%,中低端产品占65%。多数钢铁企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知名品牌少;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占比0.85%左右,与宝钢研发投入2.0%相比,差距较大。

       钢铁企业转型的方向是精品化(高端化)、绿色化、多元化。一是大力发展优特钢,如汽车用钢、家电用钢、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装备用钢等;二是推进钢材产品精深加工,加强与下游耗钢企业衔接配套,发展定制化钢铁制品;三是加快发展钒钛新材料、钒钛制品。四是持续打好钢铁去产能攻坚战,认真落实《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方案 (2018-2020 年)》,加快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钢材延伸加工总量超过22%,基础研发、新产品开发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

  主持人:我省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为45%。在企业转型后,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将达到多少?

  王建分:2017年,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2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62.4亿元,化工行业精细化率为45%,26家企业入选2018年中国石油化工500强,用于农药、染料的氰化钠,氨基乙酸除草剂、超薄型电容膜、消毒剂、水性漆涂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纯苯产量占全国的11%,居全国第二位;粘胶短纤维产量占全国的15.6%,居全国第三位。

  石化工业转型方向是链条化、循环化、集聚化,推动石化企业由初级化工生产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有机化学品以及高端日用化学品生产转变,力争2020年精细化率达到60%,打造以原油深加工为支撑、精细化工为主体、煤盐化工为补充的循环化工产业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做优做强“油头”,加快推进曹妃甸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等重大支撑项目,填补烯烃、芳烃(PX)等有机化工基础空白;二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如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三是延伸拉长“化尾”,推进石油炼化精深加工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发展化工新材料制品;四是推动石化工业园区化。重点扶持一批省级以上化工园区,禁止新增化工园区,推进危险化品企业退城搬迁。

  主持人:民以食为天。很多人非常关心食品企业,您觉得食品企业的转型方向是什么?

  王建分:2017年,全省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0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74.7亿元,乳制品产量372.8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方便面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辣椒红等高效天然食用色素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省食品工业产业链条短,国内外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少,农副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低。2016年,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已达到4.58、2.99、2.78,而我省仅为1.64,到2020年,目标是2.5,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食品行业转型方向是绿色安全、健康营养、多样方便。一是做优做强乳制品工业。培育1-2家国际知名乳品品牌,到2020年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二是增强新品供给能力。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养生保健食品、方便休闲食品。深入发掘地方特色食品和中华传统美食,鼓励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动核桃、红枣、雪花梨、柿子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巩固提升饲料蛋白、精练植物油、特等面粉、食用葡萄糖等全国优势产品。三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面向京津冀市场一体化服务保障需求,逐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推进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四是提升特色食品美誉度。扩大核桃乳、杏仁露、板栗、野生酸枣汁等特色品牌影响力。做优做强一批区域品牌食品,大力发展曲周天然植物提取物、鸡泽和望都辣椒制品、平泉食用菌、遵化板栗酸枣制品、兴隆果品、沧县枣制品、南和宠物饲料、赵县淀粉深加工等特色食品,重点打造隆尧方便食品、衡水食品饮料、定兴休闲食品和秦皇岛、大名粮油食品及馆陶禽蛋产业集群,建设怀涿昌抚卢葡萄酒优势产业基地,以及鹿泉、新乐、望都、满城、滦县、汉沽、塞北、察北等环京津乳制品产业带。

  主持人:据了解,我省纺织龙头企业在技术装备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既然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为什么还会出现在转型重点行业里呢?

  王建分: 2017年,我省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165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04亿元,粘胶短纤维居全国第二位;纱产量235.7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8%,位居全国第六位,产量相当山东省的1/3左右;布产量62.66亿米,占全国产量的9%,居全国第六位。但是我省纺织服装产业整体上看加工能力和品质处于中高档,品牌处于中低档。一是纺织服装知名品牌少,2018年全国纺织服装品牌价值50强企业,仅有唐山三友一家。二是优势龙头企业少,2017年中国服装百强企业我省仅有际华3502,而江苏省有35家,浙江省由30家、山东省有16家。三是终端产品占比重低,我省服装服饰占纺织服装产业的11%左右,而江苏省近30%、浙江省20%。四是全国纺织服装名城、名县、名镇少,全国有168个,其中,浙江省有47个、江苏省有35个、广东省有31个、山东省有21个,我省仅有7个。要改变这种现状,纺织服装产业要以高端化、时尚化、终端化为主攻方向,推动由代工贴牌向“设计、制造、品牌”三位一体转型,做优做强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

  主持人:目前我省建材企业现状如何?哪些方面是建材企业转型的主攻方向?

  王建分:2017年,全省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34家,占全国的4%,实现工业增加值618.7亿元,23家企业入围2017年中国建材500强企业名单。2017年,我省水泥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87%,居全国第13位,生产商品混泥土占全国的2.22%,仅相当于江苏的20%、广东的22%、浙江的26.5%。平板玻璃占全国产量的13.5%,居全国第一位。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