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锈蚀的铁门,偌大的院落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没人能想到,正是这对耄耋之年的“贫寒”夫妇,刚刚捐出千万积蓄资助家乡。更没人能想到,这位看起来瘦瘦小小的老太太,是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有着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 ” “ 此后4年多,她坚持到校上课、学习,并参加了两次“考研”。2012年4月,复习考研的她接受采访时说,“已经连续考2次了,2009年那次只差10分。”她自称主要是日语太难学,一个单词往往要背好长时间,还记不住。 据报道,今年5月,木兰县教育局第一次跟马旭通电话,了解到老人目前有两个心愿,一是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二是希望去世后骨灰可以送回家乡,与父母放在一起。 2017年9月,黄继光生前部队在武汉举行纪念黄继光牺牲65周年的活动,马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这场活动中,马旭见到了多年不见的部队教练员金长福,跟他说起想把毕生积蓄1000万捐献给家乡木兰县的想法,并委托其帮忙联系家乡的政府。 尽管生活极其简朴,但墙面随处可见的外语单词、罐头瓶里自酿的葡萄酒、院子里挂满果实的柿子树,无不炫耀着居室主人内心的富足。每天早上,两位老人简单吃过早饭,便习惯性地穿着作训服,骑自行车到附近军区大院里锻炼,内容包括打军体拳、散步和骑车,这样的锻炼每天都要持续两个小时。锻炼回来后,老两口就一起坐在屋子里看报纸杂志,享受安静的阅读时光。每个周末,他们还要乘公交车到老年大学,学习舞蹈和书法等课程。 她曾自述,“我身高只有1米53,体重不到75斤,达不到伞兵标准。师长张治银考虑到我新婚不久,没批准。我自己也知道,整个部队1万多人,还没有女兵跳伞的先例。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气馁,没能参加跳伞训练,我就在一旁偷偷学习。晚上等伞兵们训练完了,我就偷偷跑到训练场,趁着月光练习。” 9月12日,在木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金长福前往武汉。次日,木兰县政府接受了马旭老人的第一笔捐款300万元。 而这些巨额捐款,来自今年年逾八旬的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 9月13日,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和同事代表木兰县政府,接受了马旭老人的第一笔捐款300万元。明年年初,老人还有另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计划明年4月捐出。同时,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也将捐出。 推荐文章 离休以后,生活极其简朴 ” 金长福对记者称,当时在工商银行转账时,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转账金额太大,银行工作人员还以为他们是骗子,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派出所民警都到现场,给我们和老人的单位都打了电话,核实了我们的身份才让转账。” 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直到1984年,年过半百的马旭还跳伞两次,此后部队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再批准她上天。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
相关文章 从1983年开始,马旭夫妇工作的重心转向科研工作,着手将多年的医务工作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夫妇俩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家提倡精准扶贫战略,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马旭老人希望,能将毕生积蓄用于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只有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才会更充满希望。” 排行榜
86岁老太转账百万,银行报警!真相竟是… 1961年,原本作为军医的马旭,迎来了她的人生转折。当年,中央军委命令,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出过黄继光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当时刚刚结婚的马旭,主动申请成为一名伞兵,然而,请求起初并没通过。 “空降兵和跳伞表演是两个概念。”马旭介绍,跳伞表演注重观赏性,用的多是异形伞,可以在空中多逗留一会儿,最后平地降落。而空降兵出于作战的目的跳伞,降落速度越快越好,不然很容易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降落的环境可能是平地,也可能是山地或稻田甚至水域。这些特征决定了,空降有着极高的风险。 关于千万积蓄的由来,马奶奶透露,多年前她和老伴在武汉金银湖买了一套商品房,原本打算开一个卫生所,后来因为不习惯市区喧闹的生活作罢。这套房子一直没有住,后来卖了400万元。此外,老两口生活极其简朴,离退休工资除了日常买菜,几乎都尽数攒了起来。 抗美援朝期间,她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并还结识了她的伴侣、同为军医的颜学庸。 从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旭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多次立功授勋。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接着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武汉军区总医院。然而,在这里工作不到三年,她便主动要求调到前线野战部队医院。 |
- 上一篇:做企业发展的坚实臂膀
- 下一篇:交警跪地换车胎感动湖北自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