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要求入驻商户按时开业,但很多商户仍在观望,迟迟不愿在高碑店开业,转而去了北京玉泉营周边和朝阳区等地一些未搬迁的建材市场继续经营。”京开建材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证实了这一说法,华北最大的五金建材批发市场在成功疏解后底子仍在,但商户面临着如何“重生”的考验。对此市场方表示,将按照合约加快敦促商户如期开业。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五金建材批发市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附近的京开五金建材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京开建材市场”)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首当其冲。按照计划,京开建材市场被列为北京市、丰台区2017年重点疏解市场之一,并于2017年9月底正式关停,整体疏解搬迁至河北高碑店。 京开建材市场是丰台区在区域性市场疏解工作中,疏解对接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据介绍,原市场有超过80%的商户抱团搬迁至高碑店。《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得知,位于高碑店的新京开建材市场目前已完成全部租售,甚至一铺难求,出现抢租的局面。但自2017年11月试营业以来,市场开业率不足,一些商户滞留在北京其他市场继续经营。 顺利整体迁移 “北京已经明确要外迁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京开建材市场在行业内口碑很好,在北京的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高碑店规划为商贸物流承接基地之一,所以我们想把这个产业引导过来。”米亚林表示,集团愿意拿出好的资源进行对接,并积极推进解决商户的工商税务手续、户口、配套居住、子女入学等问题。 对于京开建材市场的未来发展,米亚林认为,任何一个市场从建设到真正发展起来是有一个过程的,虽然商户迁移后会流失一部分北京客户,但随着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到高碑店后市场需求很大,商户还会发展新的客户。“有失有得,我相信得大于失。”米亚林表示。 从宏观上来看,在京津冀约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1亿多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一直呈现着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的经济发展格局,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又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京开建材市场经历了三次升级改造,从传统的批发市场逐步向现代商业市场发展。在整体疏解之前,京开建材市场已经聚集了施耐德、ABB、通用、产业示范区和仓储物流中心及公共集配中心,建设多业态的集中交易区,向全产业链全业态集群式发展。而新京开建材市场就位于河北新发地集团在高碑店的一期项目中。 (编辑:颜世龙 校对:颜京宁) “对于京开建材市场来说,主要问题在于交通和物流条件能否满足,因此搬迁后在培养初期应该首先在发行配送方面进行突破,比如由经营方出面解决商品的物流运输问题,减少商户成本压力。”胡中信认为,当前整个北京的五金建材市场处于“冰冻期”,京开建材市场搬迁到高碑店后,可以借助当地便捷的交通、相对较低的租金等优势开拓全国市场,这对于京开建材市场来说是一个机会。 据丰台区政府网站介绍,京开建材市场是北京最早成立的专业五金机电市场之一,也是华北地区同类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该市场内日均车流量达到15000次以上,货物流通覆盖整个华北地区,辐射东北、西北、华中地区。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的深入,体量巨大的京开建材市场被列入北京市、丰台区2017年度区域性市场疏解计划。在整体搬迁之前,京开建材市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京开路西侧、玉泉营周边,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1.67万平方米,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为市场商户服务的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 刘澄认为,市场搬迁确实会面临客户流失的现实问题,政策性补贴新市场商户、促进协会商会繁荣等措施,有助于缩短新市场培育期。此外,由于各行业特点不同,采取的搬迁方式差异很大。根据顶层设计要求和行业特点,深化行业搬迁细则,尤其是注重转出地和承接地的衔接,批量完成企业入驻,帮助新市场快速形成产业集聚,会更有效地完成疏解任务。 事实上,高碑店市副市长李子龙曾表示,高碑店先后迎来了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陆续入驻,对高碑店经济发展和发挥承接平台作用意义重大。接下来,高碑店将为京开建材市场的经营、发展提供支持和便利。高碑店市副市长石向红也表示,高碑店将在落户、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为广大商户解决后顾之忧。
特约撰稿 张忠山 本报记者 颜世龙 北京、河北高碑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