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的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它们仿佛人体的骨骼经脉,决定着特色小镇的百年大计。作为城市的“面子”同时也是“里子”,基础设施一旦建成便难以更改,因此特色小镇兴建土木之时,就应力求搭建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格局框架。 区别于由钢筋水泥堆筑成的“灰色基础设施”,由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水道、湿地、林地、绿色通道、公园等开放空间)组成的城市空间有机单元,被称为“绿色基础设施”。在规划筹谋初期,特色小镇就应践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理念,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及引导,例如科学规划能够节约利用水资源的雨污分流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合理配置随处见“绿”的公园、绿地系统。 2017年江苏建设的一处特色小镇建筑密度为12.9%,绿化率却高达87%。整个项目建设六个“零”,充分彰显低碳环保特色。“零工地”:利用快速拼装施工方法,实现系统建造节能80%;“零能耗”:利用太阳能采暖、地源热泵、地埋管新风系统,实现使用节能70%;“零排放”:利用雨污水回用系统,实现节水60%;“零污染”:利用风光互补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零距离”:利用主动式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系统节能20%;“零资源”:利用光合作用、木结构通风屋盖与保温墙系统,实现材料物化节能90%。 6.海绵城市 【点评】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材料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与此同时,各地纷纷掀起海绵城市建设热潮。同年,海绵城市建设首度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章节里指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强调指出,2018年要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标准体系,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三年行动。 7.装配式建筑 【点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质量不稳定的建筑模式难以满足新的发展需要,亟待转变。装配式建筑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房屋,能更好地实现建造质量、施工工期、人工用量和建造成本方面的控制。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建造方式下的人工作业误差、保证建筑质量,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能耗和污染,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无疑是解决当下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和“用工荒”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也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2017年度是我国建筑业继续深入改革、继续调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也是全行业继续聚焦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承前启后的关键年。积极稳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质量、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绿色生态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和各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和措施的引领和规范下,装配式建筑已从试点示范项目向区域性全面推广发展,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2017年,在政策引领,规模化发展、标准规范出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就。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约1.27亿平方米。 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确定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在党中央及国务院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引导下,各地积极响应,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各地出台和在编的装配式建筑规范达200余项,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8.互联网+ 【点评】当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时间,互联网+成为了热门词汇,各传统行业,排着队被革命,2017年建材企业也在不断触网。 面对巨量市场,家居企业纷纷“触网”。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创新互联网家装套餐模式,同时实施全网运营,线上平台包括官网、天猫、京东、APP、自媒体等运营。此外,金螳螂上线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全方位、多层次分析网络营销数据,为更好的网络运营提供决策分析的技术支撑。在系统研发方面,其门店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平台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系统、VR研发等为门店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