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是指用陶瓷土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铺设在厨房、卫生间、走道等地坪上,能给人以视觉的美观,通常地砖主要有釉面和非釉面,一般釉面砖比非釉面砖要更耐脏一些。地砖铺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一般要由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来完成。但是作为业主,我们对地砖铺贴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加以监督。 地砖铺贴前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图纸或者设计要求,找出地砖颜色、花纹等试拼一下。选出存在缺陷的瓷砖。这样能提前预备好后面的工作。 2.瓷砖到场后,需要整理,归类, 陶瓷同时记得要摆放好安全的位置,以免破损。 3.瓷砖铺设前,都要浸泡,以免瓷砖的吸收率问题导致吸收水泥中的水份而出现紧绷开裂(低吸水率的玻化砖不要泡水)。 4.地面需要用勺子或者水管,把地面基层用水淋湿。这个作业时,减少灰尘。还能让地面吸收部分水份。不会产生缺水现象。 地砖铺贴流程: 瓷砖浸泡 先将选购的瓷砖清理干净,并浸泡2小时以上。浸泡是为了让瓷砖充分的吸足水分,以免在铺贴完成后吸取材料中的水分,造成粘着剂水分不足,影响粘着牢固度,从而引起空鼓、脱落的情况。瓷砖在充分浸水后和开始铺贴前需要从水中取出并擦去表面水分,以便进行铺贴。 设置辅助线 在开始铺贴之前要先在墙面找平层上吊垂线,用来确定瓷砖的出墙尺寸线。再设置水平线,这样就可以保证瓷砖铺贴保持横平竖直和表面平整。 设置支撑木板 在瓷砖铺贴时需要以水平线为准绳,设置能对瓷砖起到支撑作用的木板,以防止瓷砖在达到粘着强度之前位移或下坠。 按顺序铺贴 地砖的铺贴一般按照由门窗边(或阳台)开始,从上到下,由左及右的顺序行进。具体的铺贴方法为:先用水润曾找平层,用铲子将泥沙浆(或其它粘着剂)抹在瓷砖背面,再将瓷砖贴在墙面,再用铲柄或橡胶锤轻敲瓷砖,使泥沙浆充满墙面与瓷砖之间的空间。 注意,口要与水平线对齐,不齐的话可在瓷砖下面垫小木片等加以调整。贴完一行后要用靠尺横,向找平。把高出的部分用锤敲平,凹下的要重新填浆保证齐平。粘着的材料不宜太稠,也不宜太稀。太稠不易摊开,太稀难以粘牢。 清理、维护 地砖铺贴完成后表面的污渍和灰尘需要及时清理,这里提供一些清理及维护的方法。在表面污染较严重,特别是沾染了一些难以去除的污渍时可以用10%浓度的稀盐酸溶液来擦拭。如果用稀盐酸清洗,最后一定要用自来水冲洗一遍。瓷砖釉面清理完成以后可在其表面喷涂一层薄薄的碧丽珠光亮剂,并用软布再擦拭一遍,即可保持瓷砖表面光亮且不易受污染。 地砖铺贴方式介绍 正铺与斜铺有什么不同 正铺:以墙边平行的方式进行地砖的铺贴,这是我们最常见的铺贴方式。 斜铺:就是指和墙边以45°角的方式排砖铺贴,但是这样的铺贴方式比较费砖。 铺设要点:大砖贴时不留缝,要角对角,线对线,4角齐平,同时用与砖的颜色接近的勾缝剂勾缝处理,看起来清爽、整洁,如800mm*800mm和600mm*600mm的抛光砖,全抛釉砖。小砖有一种是留缝贴法,在砖与砖之间留3-5mm左右的缝道,为了体现质感和美观,大多是仿古砖有这种留缝贴法。 干铺法与湿铺法谁更好? 干铺法:地砖理论上讲应该采用干铺法,把基层浇水湿润后,除去浮沙、杂物。抹结合层,使用一比三的干性水泥沙浆,按照水平线探铺平整,把砖放在沙浆上用胶皮锤振实,取下地面砖浇抹水泥浆,再把地面砖放实振平即可。 湿铺法:与干铺法的区别是将一比三的干性水泥沙浆替换为普通水和水泥沙浆。采用湿铺法的瓷砖地面有可能产生空鼓与气泡,影响地面砖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湿铺法操作简易,且价格较低,所以现在很多家庭仍然采用湿铺法铺贴地面。 墙砖只能湿铺;地砖干铺、湿铺均可,大地砖一般干铺,而地面非大砖及对厚度有要求的地方(有时直接用素灰粘贴)建议用湿铺。干铺法多用于客厅、卧室的空间,而湿铺法用于卫浴和厨房,与墙面铺法相近。 采用干铺法有效地避免了地面砖在铺装过程中造成的气泡、瓷砖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但是由于地面砖干铺法比较费工,技术含量较高,所以一般干铺法要比湿铺法的费用高很多。 地砖留缝分几种? 一般的地砖留缝分为两种:宽缝和窄缝。 窄缝:一般是在我们铺设玻化砖时用的比较多,普通的留缝保持在1~1.5mm就行了,而且同时采用和砖的颜色接近的勾缝剂进行勾缝处理,但是,我们需要注意铺贴的时候必须留缝,这是为了考虑地砖的热胀冷缩问题。 宽缝:宽缝是在铺设仿古砖的时候比较常用,它一般的留缝是在5~8mm之间,我们可以选择和砖体颜色接近的勾缝剂,也可以选择反差的勾缝剂进行处理砖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