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废料中发现“问题废板”面对已经铺好的房间 不敢贸然“掘地”鉴定 专家提示——— “地板”维权 两个多月前,欧典地板因虚假宣传而被央视曝光,这使得“地板”成为了今年“3·15”的焦点。 日前记者发现,欧典地板已经悄然复出,这不由得让人们多多少少把注意力又集中到了有关“地板维权”上面。 虽然现在木地板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在整个家装中,地板一项的支出毕竟还是占有相当比重。那么,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一旦面对“地板陷阱”又该如何应对? 本期出场嘉宾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律师、秘书长王安心律师将结合小赵的案例,予以详解。 案例 近日,小赵诉说了她遭遇的有关地板的“尴尬”。由于拿不准已经铺好的40多平方米的木地板中究竟有多少块“假货”,目前,她正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退,无疑意味着忍气吞声地认倒霉;进,则又怕自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异己”板材现身废料堆 小赵装修时在某建材城购买了浙江生产的一种蒜果木实木地板,为保证质量,她还特意选择了商家送货并安装的方式。收货时,看到一共有37箱之多,她只开箱验了几箱,就照单全收了。 此后的地板铺装一切顺利,但在完工后收拾屋子时,小赵却从废料中发现了问题。原来,她发现一块被锯下的废板与她在建材城看的样品不一样。“样品的背面印有厂家的汉语拼音全拼,但现在废板背面上印的字样,既不是拼音,也不是英文,怎么拼都拼不出来。”小赵说。 鉴定面前进退两难
标签:四项原则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金陵热线首页 (责任编辑: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