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540份,提出整改意见1095条,责令限期整改414家、停业整改128家,扣押生产设备22台、生产原料24025公斤,暂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产证36张,立案查处5家。对群众举报和检查中发现的20家黑作坊,依法予以取缔。
为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银川市质监局于8月19日至9月11日对全市84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了整治检查,取缔20家食品加工黑作坊,其中豆制品的小作坊占六成多。 相关新闻 在走访的6家豆制品小作坊中,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掌政镇杨家寨三组的王建兵豆腐坊。9月11日,王建兵刚刚拿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产证。王建兵介绍,之前他在大新镇三组无证照加工豆腐,加工点被取缔后,他意识到守法经营的重要性,于是花费4万元在掌政镇杨家寨三组租了一套160平方米的平房,按照《豆腐加工小作坊整改标准要求》,对房间墙面、地面进行了装修,并购置了一套不锈钢生产设备和容器。11日,他的小作坊通过了质监部门验收。王建兵说:“别人知道你家豆腐干净,生意自然会好。”据了解,这6家通过验收的豆制品小作坊生产的豆腐,大多销往北环批发市场和早市。 14家豆制品小作坊焕然一新 是个啥样子?记者带您去看看 此次整治中,银川市质监局将豆制品小作坊作为整治重点。目前,14家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经整改后通过验收。9月12日,记者走访了兴庆区6家“改头换面”的豆制品小作坊。 据银川市质监局局长左弘介绍,银川市小作坊规模小、分布散、问题多,要使小作坊步入正轨,还需政府部门的支持,譬如设立小作坊集中区,扶持小作坊发展壮大等。 银川市质监局将建立食品小作坊公示和“黑名单”制度,对整治达标的小作坊在媒体和质监局网站上进行公布,同时将名单报送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在销售批发环节加强监管。被列入“黑名单”的小作坊,两年内不得申请准产证、不得从事相关生产活动。目前,质监部门通过严格筛选,在三区评选出60家示范小作坊,作为榜样。 这次整治中,考虑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方便群众、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质监部门尽量不动用强制执法手段,而是根据每户小作坊的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并分类处置。对具备办证条件而未申领证照的,督促办证;对可以整改办证的,帮助、督促改造,助其持证经营。(记者 李月)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兴庆区掌政镇杨家寨一组的小邓豆腐加工点。在院内加工车间门口,设有一个缓冲间,内设洗手消毒和更衣设施。整个加工车间分为3个房间,共110平方米,第一间为原材料处理间,第二间为煮浆和点浆车间,第三间为晾晒和成品区。记者看到,房间内所有墙壁、地面都用白色瓷砖铺设,门窗密闭,采用排气扇通风,每个房间都挂有防爆灯和防蝇灯,现场盛放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容器都采用不锈钢桶。加工人员穿统一工服,配戴手套和口罩,正在加工豆制品。该作坊业主邓松涛告诉记者,整改前最大的问题是生产混乱,豆腐皮、素鸡、豆腐全部混在一起加工,存在很大卫生安全隐患。而现在实行分段生产,每种豆制品都有各自的加工区域,并且规范了加工流程。“以前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现在做卫生豆腐,自己良心上也踏实了。”邓松涛说。 |